You are here

对抗气候变化、倍增收入:在印度尼西亚推广用核技术开发的水稻品种

源自《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
,

农民在检查大米。他们采用了辐照开发品种,使水稻产量翻了一番。(照片来源:M. Gaspar/原子能机构)

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曼加兰 — 印度尼西亚农民喜欢自己的大米颗粒饱满、坚实,成熟又快,而这正是核科学带来的结果。最重要的是这带来更高收入。

现在是东爪哇地区约200名农民采用Inpari Sidenuk(印尼语,意为“核贡献”)品种的第二季。这个品种让他们得以对抗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使产量翻了一番,达到每公顷9吨。 Inpari Sidenuk是由该国国家核能机构科学家利用辐照开发的22种水稻品种之一。辐照是通常用来让作物具备有用新特性的过程(见利用核技术培育新品种)。

原子能机构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合作,支持包括印度尼西亚在内的70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将辐射用于农业研究。开发新的改良品种有助于增加全世界的粮食供应,加强粮食安全。

曼加兰的农民Abdul Rasyid Afandi说:“气候变化使天气条件更不稳定。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是拥有相应品种来适应这种新的条件。”他拥有两公顷土地,并在过半的土地上种植了新品种。

这一地区的农民一年可以种植三季水稻,一次在旱季,另两次都在雨季。他解释说,近年来,各季节的长短较往常更加变化不定,总体天气更为干燥,新的害虫和疾病大肆传播。结果,农民们发现以前所用品种的产量下降到了每公顷5吨以下。

Inpari Sidenuk的引入不仅恢复了以前的产量水平,而且达到了每公顷9吨,大大超过了过去的收成率。这一品种生长时间短得多,使其不易受到强风袭击,而在过去,强风往往会摧毁大约十分之一的作物。

在该地区的农业部推广官员A. Sidik Tanoyo说,唯一的问题是农民缺乏可用的种子。他说:“重要的是,应生产更多种子来扩大种植面积,这将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现在,该国农业主管部门的任务是生产更多新品种种子。这样的大规模生产不再需要辐照,而只是传统的育种。

印度尼西亚国家核能机构工人在种植用辐照开发的水稻品种。(照片来源:Yustantiana/国家核能机构)

国家核能机构同位素和辐射应用中心的植物育种人员Ita Dwimahyani说,国家核能机构与农业当局之间的无缝合作对于确保向农民分发任何新品种都至关重要。Inpari Sidenuk于2007年由一个本地品种开发而来,于2011年由国家核能机构发布。然而,分发困难意味着几年之后农民才得到种子。

Afandi说:“我们很难在现有新品种中进行挑选,得依靠推广官员提出建议。我们对新品种非常热心。”他补充说,他希望未来几年能赚取额外收入,那将有助于他的孩子们接受大学教育,也让他自己能为晚年积攒更多储蓄。

与此同时,Dwimahyani说,国家核能机构的研究将继续开发新品种,以满足气候变化带来的需求。

保持互动

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