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核科学助力孟加拉国农民抵御气候变化

Artem Vlasov

由于这种新品种的问世,孟加拉国农民现在每公顷稻田可收获近7吨水稻,比世界平均每公顷产量高出75%。( 图/ 原子能机构N .Jawerth)

根据全球气候风险指数,在过去二十年里,孟加拉国因其低洼的河流三角洲和漫长的海岸线,被列为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十大国家之一。该国三分之二的土地位于海平面以下,极易发生不断加剧的洪水、飓风、风暴、干旱和山体滑坡。据国际劳工组织称,随着全球变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作物易受极端天气影响,对孟加拉国人的粮食和营养安全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有近40%的孟加拉国人从事农业生产。

核科学技术为提高农业生产力提供了手段,同时也提高了农业抵御气候变化的能力。通过一种名为植物突变育种的核技术,孟加拉国专家培育出了包括水稻、鹰嘴豆、绿豆、扁豆和大豆在内的一些改良作物品种。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因降雨量增加、海平面上升和热带气旋而产生的自然灾害预计会继续增加,严重影响农业、水和粮食安全。”孟加拉国核农业研究所Mohammad Abul Kalam Azad说,“利用植物突变育种技术,我们可以培育出对干旱、盐度、高温、低温、植物病虫害抵抗能力更强的作物品种,并且会缩短生长时间和提高产量。”

“利用植物突变育种技术,我们可以培育出对干旱、盐度、高温、低温、植物病虫害抵抗能力更强的作物品种,并且会缩短生长时间和提高产量。”
— 孟加拉国核农业研究所Mohammad Abul KalamAzad

孟加拉国核农业研究所已成功培育出总共85种不同的作物,包括在创纪录的时间里培育出一种名为Binadhan-14号的水稻改良品种。虽然培育一种新的品种通常需要8到12年的时间,但孟加拉国专家仅在4年内就完成了这项任务。Binadhan-14号是通过一项创新技术培育出来的,专家们使用了离子束而非通常情况下的伽马射线或X射线。

由于这种新品种的问世,农民现在每公顷稻田可收获近7吨水稻,比世界平均每公顷产量高出75%。根据品种不同,水稻通常需要100至160天的生长时间,而Binadhan-14号则处于这个时间范围的低端;在播种后105至115天内就可以收割。Azad解释说,虽然水稻种植的最佳温度在25至35摄氏度之间,但Binadhan-14号可以耐受高达38摄氏度的温度。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2022年的一份报告,孟加拉国是世界上第四大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将有助于养活孟加拉国1.65亿人口,其中近三分之一处于中度或严重粮食不安全状态。多亏植物突变育种技术,孟加拉国的水稻产量在最近几年增加了两倍。

加强亚洲农业

印度尼西亚国家研究和创新局同位素和辐射应用中心负责人Totti Tjiptosumirat说,核基技术为扩大作物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环保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国家研究和创新局是原子能机构在雅加达的一个指定协作中心。科研人员通过对种子或其他植物繁殖体(如花蕾、吸盘或孢子)进行辐射照射,让植物自发产生新的和随机遗传变异,从而培育出具有新特性的各种新植物品种。可根据想要的特性选择这些新变种。核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大大加快自然育种过程,并且被认为是安全的。

“诱导遗传变异是突变育种与其它方式植物育种的区别所在。” 粮农组织/原子能机构粮农核技术联合中心植物育种和遗传学科科长Shoba Sivasankar说。她解释说,在突变育种过程中利用了一些先进生物技术,以提高选择目标性状的精确度,加快作物品种的培育过程。

Tjiptosumirat说:“知识交流有助于研究人员和育种人员培育新品种”,并补充说,国家研究和创新局被指定为原子能机构协作中心有助于为亚洲近20个国家举办广泛的培训计划。

根据各种估计,到2030年,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亚洲地区雨水灌溉农业的产量预计会下降10%至50%。作为植物突变育种方面的原子能机构协作中心,国家研究和创新局通过提供辐照服务和主办培训班和进修班的方式,协助邻国在面临全球气温上升的情况下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这种全面的伙伴关系将国家研究和创新局与亚洲地区的研究机构、政府机构、农业公司、农民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联系起来,以加强粮食和营养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农业实践,保护自然资源。

2022.12
Vol. 63-4

保持互动

通讯